一城山水诗画,千年古镇瑶里
作者: 肖发标  日期:2014-01-01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商业街 古镇 制瓷业 山水诗画 古瓷窑址 高岭土 文化资源 手工业 
描述:瑶里古名"窑里",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这里既出产高岭土,又出产釉果,再加上瑶河(瑶里的母亲河)贯穿全境,水运便利,加之境内遍布上等的窑柴,具有发展制瓷手工业的得天独厚的环境。元明两代瑶里窑业兴旺,遗存下来的窑址主要有绕南古瓷窑址、瑶里古瓷窑址。除了制瓷业,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之乡,而留存至今的明清商业街、程氏宗祠等古建筑记录着古镇曾经的繁荣兴盛。
河南南召县杜窑台瓷窑遗址的初步调查
作者: 李桂阁  日期:2014-01-01 来源 :华夏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古瓷窑遗址 调查 杜窑台村 南召县 
描述:2008年,南阳市博物馆对河南南召县杜窑台村古瓷窑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了一批古瓷器物及瓷片,确认了古瓷窑址的位置,为进一步了解南阳地区古陶瓷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登封窑瓷器艺术展精品巡礼
作者: 杨俊艳  日期:2014-01-01 来源 :收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钧釉 白釉 登封窑 白坪乡 遗址群 底径 牡丹纹执壶 划花 宣化镇 化妆土 
描述:登封窑是登封市境内古瓷窑址群的总称,目前已发现上自唐代,下至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代瓷窑址30余处。核心窑场主要包括3个:一是在北宋时期以生产珍珠地划花瓷器闻名的告成镇曲河窑;二是在唐、宋、金、元时期以生产白釉瓷器闻名的宣化镇前庄窑(亦称神前窑);三是在宋、金、元时期以生产钧釉瓷器闻名的白坪乡程窑遗址群。从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判断,登封窑创烧于唐,鼎盛于宋,衰落于元,延烧于明清,烧造历史悠久。
古陶瓷窑址拾溃
作者: 戴定九  日期:2013-01-01 来源 :汽车与社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窑址 古陶瓷 古瓷 窑口 瓷器 
描述:研究古陶瓷的实物史料,来源於古瓷窑址调查与古墓葬发掘两个方面。窑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各窑烧造器物的特徵,以便区别窑口,正确判断瓷器产地。
西夏瓷器的民族特征鉴定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日期:2013-01-01 来源 :收藏参考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钧釉 白釉 登封窑 白坪乡 遗址群 底径 牡丹纹执壶 划花 宣化镇 化妆土 
描述:据考古调查发表资料可知,烧造西夏瓷的窑址主要集中在宁夏银川西郊贺兰山下及灵武市一带,在甘肃省武威也发现西夏古瓷窑址一处,这是目前发现中国西北边陲最远的一处古瓷窑址。 西夏瓷器有粗细之分。粗瓷即胎土未经洗练,胎土中含一定量的砂,胎色泛红,器壁较厚。主要器形有瓮、缸、釜等器。细瓷胎土经洗练,胎质细密,胎色浅黄或灰白,器壁略薄。主要器形为碗、盘、罐、壶、瓶、钩等生活用具及板瓦、滴水等建筑用材。西夏瓷器釉色主要以黑(褐)、白釉为主,也有少量青、紫、茶叶末及姜黄釉色,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精品明显多于其它釉色瓷器。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调查
作者: 么红杰  段海龙  日期:2012-01-01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黑矾沟 明清窑址群 传统制瓷技艺 
描述: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从本质特征看北宋官窑的鉴定
作者: 李知宴  日期:2012-01-01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 本质特征 鉴定 五大名窑 艺术风格 青瓷 宫廷 南宋官窑 北宋 瓷器 
描述:作者简介: 李知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古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古陶瓷,系统地开展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主要著作有《中国陶瓷简史》、《中国陶瓷》等。 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中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多少年来国内外陶瓷学者、艺术史家一直都在关注、学习和研究北宋官窑。 一、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南宋文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一书中写道“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北宋官窑最早的文献记载。顾文荐是南宋人,记载北宋晚期的事,因为时间相差不远,应该有很高的可信度。这段文字记载“京师自置窑烧造”第一个理解应该是在都城汴梁(开封)办窑场烧宫廷御用瓷器。但开封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很特殊,数百年来黄河泛滥,灾荒频繁,地貌变化很大,宋代文化层深埋地下达六七米,当年烧瓷器的窑场遗址,至今没有发现。
邛窑姊妹花:都江堰玉堂窑
作者: 李铁锤  日期:2012-01-01 来源 :收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窑址 都江堰 绿釉 成都平原 青城山 四川 唐代 釉色 唐宋时期 氧化铜 
描述:从成都出发,北行55公里,便是都江堰市玉堂镇。该镇所辖面积50余平方公里,地处成都平原通往西北部山区的咽喉,是通往青城山、黄龙、九寨沟、四姑娘山等极富盛名的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穿过玉堂镇,沿着山脚朝卧牛山方向行进,向左一拐便到了岐山村(图1),这里是玉堂古瓷窑址群最集中的地方。1985年7月22日公布玉堂窑址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27日公布玉堂窑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在观察分析以窑址遗物为主的实物资料基础上,着重从造型与釉色等方面对它们的烧造年代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玉堂窑是四川邛窑系的重要成员,其胎质与釉色跟邛崃十方堂窑十分相似。从图2可以看出,玉堂窑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红等;釉色有绿、月白、黄、灰、青、褐、黑、白、白釉黑花等。在窑址翻动过的土层中,还可以看到有7支钉、6支钉的窑具和有6个支钉痕的残碗。在窑址的各处,没有看到匣钵。图3是出自玉堂窑址的一个青釉无柄短流壶,饼足,复式系。它的釉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青釉,釉厚处玻璃感很强。这种釉隋代常见,是南朝青釉的延续,无柄是隋至唐早期壶的特点,这个壶的流特别短,呈现出隋末至唐初的特征。此外,窑址堆积物中,可以看到不少下凹饼足、厚壁及青灰釉或黄釉的碗、盏、孟、罐等残片。
汝瓷之美
作者: 李纪贤  日期:2011-01-01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官窑 宋代 青瓷器 汝瓷 故宫博物院 汝窑 上海博物馆 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两宋 
描述:官窑制度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封建的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地占有优质的制瓷艺术品.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时的"设官监窑",到两宋时官窑制度基本上已确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通过对古瓷窑址的调查和考古发掘,可以断定"汝窑"、"官窑"、"钧窑"都是两宋时专为封建帝王烧造御用青瓷的官营瓷窑.
乐山荻坪山窑
作者: 李铁锤  日期:2011-01-01 来源 :收藏参考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文化馆 文物考古工作 青瓷器 首次发现 省博物馆 古瓷 古窑址 瓷窑遗址 武昌 文物事业 
描述:1996年12月6日,四川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之间,有一条委婉美丽的河流欢快地流淌着,它就是峨眉河。这条河的右岸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叫荻坪山,荻坪山古窑就座落在平坦幽静的荻坪村(图1)与峨眉河岸边之间的坡地上,山脚下就是充满传说故事的苏稽古镇。荻坪山窑址地表长满了竹木荒草。这里的古瓷窑址不见史书记载,也未经考古及文管部门发掘。这里原有“瓦子堆”的地名,如今也只有当地农民的口口相传。“瓦子堆”听起来很土,其实在唐代这是一种美名。唐末至五代的杨凝式(873-954年)曾有《赠张全义》诗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可见“瓦子堆”一词在古代是入诗的雅语。图2是地表看到的匣钵和瓷器碎片,这些碎片表明,荻坪山窑已经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匣钵装烧技术。图3是在窑址地表俯拾的一些瓷器残片,从这些残片标本可以看出:它们胎色灰、褐或黄;釉色多为豆青和月白色,釉质乳浊有小开片;都有5个支钉痕;都是饼足。图4是部分窑具,全为5支钉窑具。以上瓷片与窑具的特征表明:乐山荻坪山窑停烧时期为唐代,始烧期不详,如果进行考古发掘,很可能在较深地层有早于唐代的器物及碎片。
< 1 2 3 ... 5 6 7
Rss订阅